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抓住学生思政教育关键点,聚焦根本任务,抓好立足点,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提升引领力。7月14日至23日,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子长市实地走访,以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规划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物流管理为切入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领学生前往子长市红色教育基地,以“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农业产品电商物流运营模式”为题,开展“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活动。
产业走访 把握县域乡村发展方向
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先后调研了子长市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手工粉加工合作社旗下的子长市消费扶贫产品直营店、子长市农业与养殖业大棚基地、子长市蟠枣生产基地、徐家砭生态庄园、子长市手工挂面生产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廖公桥村和杨二村、杨家园则现代化农业区、子长市史家畔山地苹果种植基地等。师生们在车间和大棚里,切实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产业发展,子长市通过主动产业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创新销售模式,打造区域品牌,使子产市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惠及地方百姓。
调研过程中,师生与当地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及一线基层干部进行了交流座谈,深入了解了子长市农业农产品电商物流的情况,就走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电商运营门槛高、缺乏冷链运输技术等问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调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实践团队师生立足自身专业知识,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布局,通过走访、调研、评估、分析后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生调研 见证乡村振兴重要成果
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子长市当地原贫困户和一般户,通过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生产情况。当地政府结合地方积极推动山地苹果、樱桃、蟠枣等水果的种植,集中给村民培训种植技术,定期请专家实地指导,使得原本需要外出打工的村民,依托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实践团队在走访过程中也了解到,面对电商物流的趋势,许多村民出现“只会种,不会卖”的情况,同时物流管理模式落后和冷链技术的缺乏,使得农产品无法以最好的品质面对消费者。这一现象使实践团队成员陷入思考,只有通过一线的调研,才能看到国家所急、人民所需,由此同学们更加体会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也明晰了自身的使命责任。
红色教育 筑牢西财青年信念根基
子长市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革命根据地之一。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子长陵、瓦窑堡会议旧址、陕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任家砭革命旧址开展党史主题学习活动。
实践团队师生在子长陵烈士碑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馆,认真聆听了谢子长、阎红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斗争历程和感人事迹,在一件件承载历史风云的文物前,大家不时驻足观看,凝神静听,缅怀革命先辈,追忆光辉历史,接受红色教育。在瓦窑堡革命旧址,走过历经岁月洗礼的青砖,踏入不足12平方米的窑洞,瞻仰里面陈列着各种承载着革命先烈斗争事迹的文物,师生们的心灵被庄严而朴素的环境所净化,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陕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子长市玉家湾镇任家砭村。师生们参观了革命先辈马文瑞、任广胜、任志贞的故居,在听到年仅19岁的任志贞在除夕夜被国民党杀害而英勇就义的革命事迹时,在场师生无不动容。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不忘初心,勇担科技强国使命,做时代最美的奋斗者。要以更加饱满的学习氛围,积极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去,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当地发展,深入基层调研,结合红色资源,在做好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认真落实好校党委书记杨涛的讲话精神,实施“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次“社会调查+思政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学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热情,厚植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坚定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是我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扎根西部建设人才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