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扎根陕西大地 融合红色传统探索“思政+”社会调查新模式

作者: 时间:2021-07-24 点击数:

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社会调查+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活动,在实践实训月教学过程中,融入陕西深厚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思政+”社会调查新模式。

扎根大地,深入寻访陕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管理学院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要求,制定科学详细符合学院实际的实习实训月计划,周密组织安排,扎实推进落实。信息管理系社会调研团队在系主任陈树广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波的带领下赴华山艺人聚集地,走访华阴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华山戏法传承人雷鸣),调研当前华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和困境。之后,调研团队前往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丰图义仓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古代粮仓建筑特点,感受古人存储粮食的智慧。在参观过程中,陈树广结合馆内的粮食展览、票证展览、农具展览,重点为同学们介绍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家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现代化征程中奋力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价值引领,积极组织红色资源情景化思政教学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管理学院大荔调研组瞻仰了荔北战役烈士陵园、参观了“荔北战役纪念馆”。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行严肃站立,向荔北战役中牺牲的革命英烈敬献花篮,全体人员行三鞠躬,并沉痛默哀。在纪念碑广场,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郭文康向大家讲述了荔北战役的经过,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号召在场的党员、共青团员要牢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专业搭桥,深入县域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调研团队在贾亚娟老师、张文静及马院王莉老师的带领下,以“黄河流域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调查”为题,深入大荔县黄河沿岸的范家镇、赵渡镇、下寨镇等乡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走访了解农户对黄河的保护现状,问卷涵盖人居环境状况、垃圾处理、饮用水及污水处理、住房和能源等指标;同时在村民们中积极宣传倡导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到黄河沿岸观察黄河河道、水质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等。以期通过对实践调研数据获取、分析处理,获得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及政策咨询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助力地方乡村振兴,促进县域黄河支流生态环境保护添砖加瓦。

管理学院物流与工业工程系黄军仓、印玺两位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渭南市周边县域,调查冬枣、甜瓜、黄花菜等优质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品牌建设,以及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县域农副产品供应链、电商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及模式。通过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路径模式探索,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可采信的政策制定依据。

渭南调研组走访了渭南市大数据研究中心,并在华阴市展开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调研,分别就冬枣特色村龙门村、特色蔬菜村石槽村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促进、农村智慧养老展开调研。调研组来到十四运沙排馆所在地石槽村。在农村产业信息化建设上,信管系师生在座谈会上,建议镇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发展低能耗产业园,在现有基础上做好厂区规划,利用光伏发电为村内冷库供电,推进绿色发展胡同时,积极深化石槽村互联网+电商的产销模式。在养老方面,建议尝试利用居家养老方式,结合农村养老的实际现状问题,探索“医疗康养”与"智能信息"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

工程管理系学生在教师陈爱玲、段永彬等带领下,深入工程建设项目现场,为学生讲解在建项目框架结构设计,建材品类选择、性能强度对质量的影响,随后带领大家到建材市场对学生进行现场辨识教育,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现实认知,为理论学习提供实践支持。学生实践实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杨琅玲同工程系指导教师相协同,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将思政和本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同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将爱国爱党的意识贯通于学习的全过程。

在管理学院实践调研中,师生通过观察社会问题,理解社会文化,将科学研究与企业活动、人民生活、文化传承等内容相融合,通过经历、访谈、观察、调研、报告等形式了解企业、理解社会,用脚步丈量,用实地调研,体悟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在全面贯彻课程思政育人背景下,管理学院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协同育人,通过搭建彼此之间教育教学共同体,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与发展,全方位创建“一体两翼三层次四模块”思政教育社会调查实践育人品牌,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Copyright®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